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Author: 王學新
NT270 NT300
編者認為英國人對於殖民地印度的瞭解,雖販夫走卒亦有一定程度的知悉,而日本一般人卻對已領有三十多年的台灣所知甚少,故本書透過影像,搭配文字敘述介紹台灣。編者沿著縱貫鐵路,利用照片,介紹台灣各地的官署、街..
Author: 幸田春義等編
NT720 NT900
Author: 黃得峰
NT200 NT200
國立臺灣博物館..
Author: 李子寧,歐陽盛芝,方建能,吳佰祿、許毓純、林俊聰
本書從趣味的角度介紹台灣,介紹台灣原住民的織布、籠、雕刻、陶器、瓢、玉器等物產、台灣竹器、木器、玩具及各地具有特色的名產,如基隆珊瑚、士林小刀、新竹米粉、蓪草、大甲藺蓆、鹿港線香、西螺硯石、嘉義交趾燒..
Author: 宮川次郎著
NT600 NT750
從本書中,可瞭解日治初期抗日陣營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不得不屈居山林,委身草莽。絕大多數民軍受不了殖民政府的威逼利誘而歸順,但其中亦有始終如一、不變初衷之人,如林李成毅然拋棄在廈門的安逸生活,偷渡回臺號..
Author: 王學新編著
NT405 NT450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Author: 吳佩珍 主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論文集收錄第11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發表的14篇論文,按其發表場次編輯。14篇論文稿都是中日雙方的學者專家針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研究利用,發表相關論文,於會後彙編專輯出..
Author: 吳文星等
NT360 NT400
Author: 郭嘉雄
1930年代,台灣米穀約年產650萬石,其中250萬石輸出日本,對解決日本糧食問題貢獻良多。但介紹米穀交易的著作,卻只有上野幸佐的《糖米年鑑》及佐佐英彥的《台灣產業及其取引》兩書,本書即在上述背景下完..
Author: 江夏英藏著 台灣米研究會發行
NT1,640 NT2,050
本書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編為香蕉,概述沿革,說明香蕉產業各種機關的沿革及交易的變遷,介紹日本內地各種收貨、仲介組合、聯合會的概況,說明台灣各州香蕉生產面積、產值及輸出量,簡介運送沿革及運輸機關狀況,羅..
Author: 台灣青果研究會編纂
Author: 林品桐等著
NT491 NT545
你我生長的土地,臺灣阿嬤的回憶,一段段被大歷史淹沒的小人物故事。 「再不寫,就來不及了!」 1930至1940年代,臺灣在日本有計劃的殖民建設下,樹立現代化基礎,造就二十世紀臺灣黃金時代。 那個年代..
Author: 蔡元隆、黃雅芳
NT378 NT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