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中國古代戲劇形態


  • 佛教與中國古代戲劇形態
Product Code KCH-0900
Availability Arrive in 2-4 Days
I S B N 9789573615361
作者 康保成
出 版 社 國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7
叢書系列
圖書分類
裝禎方式 平裝
頁數 602
  • List Price: NT1,300

  • Discounted Price: NT1,170 (10% Off )

全書八章,主要觀點如下:第一,佛教對於我國戲劇來說,雖然不是源,但卻具有源的意義。第二,「戲場」一詞最早出於佛經,後世戲場基本上全都設在佛寺中,宋元時期將佛經中指僧舍、寺院的「瓦舍」及佛教伎樂演藝場所「勾欄」轉而指世俗遊藝場所,這就不能不歸結於佛教的巨大影響。第三,現存金元雜劇的劇本中,保存著從敷演佛經到敷演戲曲的衍變痕跡。第四,從戲曲腳色名稱看,「腳色」,連同「淨」、「末」、「捷譏」等,也都與佛教有關。第五,不僅佛曲進入戲曲,而且佛經的念誦方式,也對戲曲產生了深遠影響。第六,明清時期,與變文類同的佛教藝術――寶卷,對戲曲產生了極大影響。戲曲的表演身段,也從佛教造像和佛教舞蹈中受到啟發。第七,藏戲不是儺戲,而是典型的佛教戲劇。第八,古天竺機關木偶製作技術,隨佛教傳入我國,推動了我國木偶戲的發展。佛陀的「以影說法」,及印度「照影」、「弄影」之類的伎藝,提供了影戲成熟的契機。<國家出版社>

Recently vie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