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板腔體與曲牌體除了在說唱和戲曲音樂中,為兩大重要的曲體,它們也深深的影響了我國各地方音樂中聲樂曲與器樂曲的曲式。並且其唱詞形式變化,對於我國文體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本書內容涵蓋文學文體的格律形式、音..
Author: 施德玉
NT720 NT800
本書收文十二篇,論述戲曲諸多重要觀點,譬如:戲曲之演進,無論劇種與腔調,實為雅俗之推移。折子戲應兼備短小獨立、經舞臺焠礪實踐、具行當化藝術三部曲方始完成;而其演出形式,實為中國戲曲古老的傳統。京劇流派..
Author: 曾永義
NT810 NT900
元代,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頗為驚人的一幕。草原游牧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橫跨歐亞兩大洲帝國的建立,帶來政治、經濟、思想、哲學、文化……一系列的變化,作為上層建築的藝術也與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本書概述..
Author: 譚志湘
NT540 NT600
福建於唐會昌三年(843)就有〈木人賦〉的偶人表演描述,至今有提線、掌中、鐵枝、杖頭、串頭、皮影等木偶戲。福建戲曲音樂的歷史,宋代是雛形期,元代是過渡期,明代是發展期,清代是興盛期,民國是嬗變盛衰期,..
Author: 孫星群等
NT1,080 NT1,200
本書分為四卷。卷一為戲曲劄記及北京大學昆曲課日記。北京大學昆曲課程為白先勇先生發起的北京大學崑曲傳承計劃之主要部分,每年邀請海內外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及學者主講,具有較大的影響。此次選錄的日記所記二○一..
Author: 陳均
NT387 NT430
本書旨在以宏觀、微觀並重的角度,探討嵇康音樂美學思想。除了從音樂的本質、音樂與情感的關係、音樂的審美、音樂的功用四方面分析其要旨,並詳加評論其優缺點外,更窮源竟委,往上追溯其思想淵源,往下探討其學說對..
Author: 張蕙慧著
NT295 NT310
本書共收入論文十五篇,主要關涉清代雜劇研究的作家研究,所及者則為清代雜劇的代表性作家,如吳偉業、尤侗、王夫之、嵇永仁、楊潮觀、徐燨、桂馥等。作者力求結合基本文獻,從作家所處之時代與心態入手,揭示與創作..
Author: 杜桂萍
NT630 NT700
文津出版社..
Author: 張純本.崔樂泉著
NT285 NT300
早期「音樂」,是一種詩樂舞融和的概念。《禮記‧樂記》:「聲成文,謂之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Author: 劉月珠
NT378 NT420
東大圖書..
Author: 黃友棣
NT207 NT230
台灣商務印書館..
Author: 劉 芹 著
NT140 NT140
二○○五年,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戲曲研究室主辦「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了世界各地知名戲曲學者參與盛會,《名家論崑曲》一書即為研討會論文集。本書共上、下二冊,分「歷史」、「傳承與發展」、「表演藝術」、..
Author: 洪惟助
NT1,350 NT1,500
故宮博物院..
Author: 吳誦芬主編
NT774 NT860
本書以現代批評的眼光,探討元雜劇中所表現的愛情及社會意義。書中論述元劇所映現的戲劇精神,心理義涵與倫理覺知,並探究這些內涵所可能具有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作者透過豐富的心理分析、倫理哲學、神話研究、歷史..
Author: 張淑香
NT351 NT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