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本書論述戲曲兩大問題。其一為戲曲本質,其二為戲曲腔調。前者從戲曲構成因素入手,說明戲曲之美學基礎為歌舞樂,加上在狹隘劇場上表演,因而產生「寫意性」的本質,以虛擬、象徵、程式為表演藝術原理,從而衍生歌舞..
Author: 曾永義
NT450 NT500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根據不同的文化內容,其傳承方式也有一定的差異。有的需要口耳相傳,有的需要舞臺藝術作品傳承,還有的需要在教育中予以傳承。而構建中國傳統音樂民間術語體系,是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統..
Author: 陳新鳳、吳明微
NT522 NT580
本書收錄了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方面的各種慣用辭彙及專業術語約一千五百餘條,配有精美插圖上千幅,是一部全面而有系統地紀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工具書。本書辭目按戲曲表演藝術的「行當」、「形體部位」及各表演程式系..
Author: 余漢東
NT630 NT700
傳統的七月十五盂蘭盆會,在民間也被稱作“鬼節”,是宗教特徵十分鮮明的民俗節日。演出于鬼節的目連戲,作為重要的民俗現象,彰顯出節日內涵著的度亡功能。本書從鬼節在明代以來的盛行,以及豐富的節物表現,考察了..
Author: 王馗
NT720 NT800
香港中文大學..
Author: 王正來
NT7,938 NT8,820
本書是作者關於中國戲曲聲腔劇種研究的專題論文集。卷一南戲聲腔考。共收文七篇。前兩篇論證宋雜劇、宋雜扮與南戲、北雜劇的承傳關係,闡述了宋元南戲史的四個階段。後五篇主要是具體研究南戲聲腔,包括海鹽腔的源流..
Author: 蘇子裕
粵劇這朵盛開在嶺南的戲曲藝術奇葩,孕育生成於深厚的嶺南文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海外華人聚居之地。它是這一地區人民共有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道德標準,以及審美情趣的共同體現,..
Author: 林雄主編,羅銘恩、羅麗編著
NT198 NT220
全書共分緒論、本論、結論三部份。緒論:梳理東西戲劇從「跨文化碰撞」、「跨文化現象」、「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劇場」到「跨文化戲曲」。再從諸名家對「跨文化劇場」之定義與理論,分析東方劇場領悟「跨文化」之..
Author: 朱芳慧
NT360 NT400
學海出版社..
Author: 葉長海
NT300 NT300
清初是相當關鍵的過渡時期,崑劇藝術歷經晚明與明末之發展滋長,至此時已呈現鼎盛之態勢。而蘇州始終是崑劇藝術發展之核心重鎮,此地匯聚大批的崑劇作家、曲律家、表演藝術家,因此別具研究的價值與意義。本書延續以..
Author: 盧柏勳
NT1,440 NT1,600
「元人雜劇」是中國戲劇的濫觴。雜劇始於教仿的伶人、樂工,至文人如:關漢卿等加入創作行列後,臻於成熟。此本「元人雜劇注」收錄的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更有許多齣被以不同面貌呈現,例:「倩女離魂劇」即被改..
Author: 元關漢卿等撰
NT702 NT780
崑曲藝術集音樂、文學、表演、舞美於一身,是有史以來所曾產生過的最為完美的藝術之一。它的發祥地和主要舞臺是江南名城蘇州。本書在悠遠廣闊的吳地民俗歷史背景上,展開對崑曲藝術形式特徵、文化精神、生成發展過程..
Author: 周秦
因何而生,因何而在,因何而盛,因何而衰《突破樊笼——中国曲艺史新说》开创了“曲艺形式目的论”的理论框架。“曲艺形式目的论”是曲艺理论研究领域前无古人的立论。这一立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法则,以物质生产的特..
Author: 刘拥政
NT1,080 NT1,200
本書在清代乾隆以降花雅之變、早期話劇興起的戲劇史背景和晚清以來中西古今衝突融會、轉換生新的文化背景下,論述和考察近代戲曲史與戲曲作家作品的若干重要問題。上編主要探討中國近代戲劇的基本格局、花部戲曲興起..
Author: 左鵬軍
NT1,260 NT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