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自明朝中葉,崑曲傳入北京,並進入宮廷,成為明清兩朝之宮廷藝術,作為國家意識形態之組成和時尚所好,由京城向全國輻射和傳播,崑曲因而奠定其「國劇」之地位,直至清朝末年,皮黃盛行,崑曲漸衰,宮廷崑曲一則流落..
Author: 陳均
NT351 NT390
戲曲導演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本書在總結當代導演藝術家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戲曲導演藝術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性概括。書中所附的文章,除作者本人的幾篇導演闡述和總結外,也和導演創作有著緊密的關係,對了解和研..
Author: 黃在敏著
NT295 NT310
本書凡九章二十六節。首章導論,略述美學與戲曲本體、傳統戲曲理論的美學意味及感性優位的戲曲美學觀,末章綜論二十世紀中國戲曲之命運。其餘各章分別探討戲曲的抒情本質、戲曲的審美品性、戲曲的人物塑造、戲曲的表..
Author: 傅謹著
NT380 NT400
台灣商務印書館..
Author: 俞為民 著
NT450 NT500
《風箏誤》收錄於《笠翁十種曲》,敘述戚補臣之子戚友先與韓世勳雖情同兄弟,卻一為市井紈褲子弟,一為翩翩多才書生;恰巧詹烈侯家中亦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愛娟粗鄙無文,二女兒淑娟貌美聰敏。一日戚友先放飛風箏,意..
Author: 雋青改編
NT324 NT360
湖北隨縣出土曾侯乙編鐘、磬等律樂器,驗證24年前,已具「律數」正音的基礎,就「銘文」解析「鐘磬律」,幾乎古律學的全部知識在此。因它對五聲、八音、十二律相生法,自「五鐘」拓展「六十四卦鐘」、增楚鎛一鐘,..
Author: 陸雲逵
NT650 NT650
散曲不同於詩詞,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大盛於元、明時代;至清,則因士人輕忽,多湮沒不聞。其後清末民初,王國維、任中敏氏等重加整理、搜集並考證,始又立席於中國文學史園地中。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散曲概論〉..
Author: 羅錦堂
NT250 NT250
學海出版社..
Author: 汪詩佩
NT350 NT350
台灣學生書局..
Author: 陳芳
NT190 NT190
稻鄉出版社..
Author: 江秋華著
NT189 NT210
徐青山的二十四琴況,並非一部如何欣賞古琴美學的作品,應該說,它是一部「破除荊棘」的作品,因為在他的文字述說中,很多表面上是「古琴」的聲音,其實恰好就是破壞古琴的聲音。 維根斯坦說:「破除荊棘的人,就是..
Author: 潘柏世/著
NT225 NT250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Author: 朱靜美 著
NT252 NT280
本書首先著眼於演出傳統,論述了戲曲在中國古代的發展、變化和傳承;然後討論了戲曲在中國現代社會的轉變,指出在社會變革的影響下,傳統戲曲實際上已經衍變成為一種新的戲曲。最後,本書從演出史和學術研究史等方面..
Author: 孫玫
本書是著名崑曲藝術家、崑曲教育家張衛東先生的文章、訪談、講座合集。張衛東先生崇古法、好雅樂,為傳統崑曲藝術和老北京文化的傳承者。其致力於研究、傳播崑曲、八角鼓、古詩詞吟誦、老北京美食等傳統文化,亦批判..
Author: 張衛東
NT261 NT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