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本書《以史觀戲、以戲觀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與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是臺灣小戲及當代戲曲的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包括小戲與大戲,分為上編:以史觀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下編:以戲..
Author: 楊馥菱
NT540 NT600
古兆申整編《紫釵》經典重塑劇作動人魅力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創作的「四夢」傳奇,享有盛譽。其中的《紫釵記》歷來雖敷演不絕,惟在近代的崑劇舞台已少見全本演出。二○一六年為湯顯祖逝世四百週年,為紀念這位戲曲大家..
Author: 雷競璇、陳春苗
NT612 NT680
學海出版社..
Author: 呂榮華
NT300 NT300
崑劇自明代末葉已從蘇州崑山傳遍全中國,各地崑劇由於語言、風俗各異及受當地劇種影響,產生不同風貌,有其獨特性與優越性。但歷來的論述都集中在吳中一帶的正宗崑劇,活躍於更廣闊土地的各地崑劇都被忽略了,這是很..
Author: 洪惟助/主編
NT360 NT400
揚智文化..
Author: 劉彥君
NT405 NT450
因何而生,因何而在,因何而盛,因何而衰《突破樊笼——中国曲艺史新说》开创了“曲艺形式目的论”的理论框架。“曲艺形式目的论”是曲艺理论研究领域前无古人的立论。这一立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法则,以物质生产的特..
Author: 刘拥政
NT1,080 NT1,200
《漢宮秋》寫宮廷畫工毛延壽藉奉旨選拔宮女之機,貪汙索賄、巧取豪奪。王昭君家境貧困,未向其行賄,毛延壽遂將昭君圖形畫壞,使她入宮三年,始終没有機會受天子召見。昭君夜彈琵琶訴說心聲,意外被天子聽見,一見之..
Author: 夏連保改編
NT324 NT360
本書討論晚清至民初北京戲曲的情狀,內容涉及皇家劇團的變革,徽班進京對京劇的影響,男旦的興衰,戲曲與南城堂子的關係,優伶社會地位的變化,戲曲在北京娛樂界和社會時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戲曲廣告、品評的方式..
Author: 么書儀
NT558 NT620
Author: 曲瑩生
NT250 NT250
中國擁有三百多種由真人扮演的戲曲,其中一半以上形成於清代。緣於領導階層之倡導獎掖、城市經濟之流通繁榮、民間賽會之演戲傳統、戲曲腔調之繁衍流播等因素,清代戲曲劇種因而蓬勃發展,蔚為大觀。南北交流、花雅爭..
Author: 陳芳
NT720 NT800
本書是已故戲曲史研究專家、文藝評論家戴不凡先生研究古典戲曲作家與作品的論文結集。全書共分六編:〈論古典名劇琵琶記〉、〈論崔鶯鶯〉、〈關漢卿簡論〉、〈現存金人雜劇試訂〉、〈明清曲家及作品論〉及〈案邊瑣記..
Author: 戴不凡
NT1,170 NT1,300
文史哲出版社..
Author: 金賢珠著
NT288 NT320
台灣學生書局..
Author: 林珀姬
NT207 NT230
自明朝中葉,崑曲傳入北京,並進入宮廷,成為明清兩朝之宮廷藝術,作為國家意識形態之組成和時尚所好,由京城向全國輻射和傳播,崑曲因而奠定其「國劇」之地位,直至清朝末年,皮黃盛行,崑曲漸衰,宮廷崑曲一則流落..
Author: 陳均
NT351 NT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