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住‧宅:臺灣當代住宅與社會特展 展覽專刊
Product Code: | NMTH-0101 |
Availability: | Arrive in 2-4 Days |
I S B N: | 9789865323103 |
作者: | 江明珊總編輯 |
出 版 社: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出版年份: | 2021 |
叢書系列: | |
圖書分類: | |
裝禎方式: | 平裝 |
頁數: | 96 |
List Price:
NT320-
Discounted Price: NT288 (10% Off )
「想要有個家」,為工作勞碌的人們建構起生活意義之美好追求,而樹立在街頭的建案廣告,堆砌著擁有理想住宅的幸福圖像。臺灣百年之間歷經2次重大政權轉變與移民人口流動,啟發了現代住宅與住居文化的嶄新擘劃,日、美勢力先後在臺灣進行住宅建築的融會與交流,為解決戰後與城鄉移民安頓的難題,國家透過國民住宅政策,企圖緩和住居需求之困境。1960年代後,臺灣邁入經濟起飛、工業化與都市化進程中,臺灣當代住宅地景的形塑,住宅逐步以工業式密集生產,我們的「家」隨著「規格化、量產化」步伐前進、嬗變,成為五花八門的住宅商品,透過現代營建體系被建造於城市土地上。今日,住宅已不只是為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轉變被作為投資增值的工具,帶動市井眾生的消費浪潮,也累積形成房價飆升、人民居大不易的社會問題。「想要有個家」何時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成家,為何如此辛苦?本特展透過臺灣現代住宅議題的聚焦,梳理臺灣戰時至戰後社會變遷的歷史情境與動態過程,希冀開展反身性的思考,與觀眾一同進行未來住居新出路的對話。國家治理:家與社會的變遷近百年來,居住空間隨著國家政權轉換,刻劃現代性的歷史軌跡,當國家把「家」正式納入公共領域,尤以公共住宅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理對象時,我們的「家」即跟著政治、經濟、社會同步脈動與變遷,被植入現代生活改造的新興進程,並促使家庭與社會結構在國家治理之下,同步變異。民間力介入:住宅商品崛起當國家的公共住宅供給量,遠追不上工業化及都市化發展下的住宅需求,國家透過土地、資金及技術等政策,引動民間企業加入住宅建設行列,一個新興產業輪廓迅速浮現,而「家」在經濟起飛及資本主義氛圍下,商業模式及商品化特質被打磨成型,從基本居住需求轉化成訴諸情感、設計、美學、品味的「產品」。住的變異:市場計算VS.居住正義隨著政策變動、市場競爭等現象,「居住」這件事,對人們來說不再單純,都市的住家營造捲動著房地產市場種種條件,「家」被用獲利算式進行估價交易,在現實與理想的想像之間來回加減乘除,像是道難解的數學題。當人們擁有家的門檻越發困難,也逐步引發爭取居住權益的社會運動,一點一滴地鑿開變革的縫隙。宅:你的理想家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於「安居之所」的渴求,總是伴隨著沉重的經濟壓力,「想要有個家」何時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現今社會中的居住需求,究竟被哪些話語所建構與包圍?此處,我們試圖引發各種居住議題的交流,希冀啟動島嶼住宅模式的出路與想像,邀請大家一起探尋住宅的多元可能。前傳「家‧流動與安住:臺灣住屋建築風景之一隅特展」家,是私密的領域;卻也受著國家制度、世界局勢牽動影響。家,是住民與環境、敵族奮戰後的智慧累積;也置於現代性的法制情境,被管轄治理。回望臺灣,存在著甚麼樣態的住屋建築基因?其形式與概念,如何鑲嵌與涵構著當代社會的變遷?關於島嶼住屋建築的一隅風景,亦是一場尋覓生命安住之所的文化考掘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