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拔罐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萌生於人類原始社會的蒺藜刺癰疽;於唐代,在理論與實踐方面有了完整體系;宋代時,已擴展到治療內科與外科疾病;發展至今日,又與現代醫學密切結合,增添了更新、更科學的內涵,..
Author: 蘇揚等
NT342 NT380
志遠書局..
Author: 史宇廣、單書健
NT270 NT300
啟業書局..
Author: (清)葉天士
NT540 NT600
鼎文書局..
NT130 NT130
本書按歷史朝代介紹自遠古至清末的中醫藥學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為體現其不斷進步的實況,對每一階段突出的學術建樹,均給以必要的解釋,俾讀者能對中國醫藥學有一較完整的認識,而不僅限於名醫傳的瞭解。..
Author: 魏子孝.聶莉芳著
NT361 NT380
其學以朱震亨為宗,而參以張機、孫思邈、李杲諸家之說。..
Author: 明虞傳撰
NT1,350 NT1,500
全書分為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介紹了中國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中醫學術流派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學術爭鳴在中國醫學發展中的作用。各論闡述了傷寒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攻邪學派、丹溪學派、溫補學派、溫病..
Author: 裘沛然,丁光迪主編
NT900 NT900
東大圖書..
Author: 余明哲、范玉櫻編著
NT150 NT150
正言書局..
Author: 賴玉雲
NT120 NT120
Author: 張蔚炎
原名「五版教材」,大陸全國中醫院校組織教材編審委員會編輯。本套教材為中醫大學課堂習課之用,有課程時數範圍之限。因而其特色為精簡,適合學習者熟讀精讀,以掌握各科的核心內容,紮好中醫之根基。本套教材之編輯..
Author: 顧伯康
NT400 NT400
本書專談經穴,著意於經穴學的全面,從認識經穴、應用經穴到臨床的效果,都有好的說明;認識經穴之後,如何取穴、用針如何操作,說的也比較通俗而具體。尤其把古人的文字,譯為近體,比較易於明瞭,是一種新的風格,..
Author: 楊維傑
NT495 NT550
集文書局..
Author: 陳修園
NT50 NT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