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增訂版)
Product Code: | SNC-2116 |
Availability: | Arrive in 2-4 Days |
I S B N: | 9789865432447 |
作者: | 劉斐玟、朱瑞玲 主編 |
出 版 社: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出版年份: | 2020 |
叢書系列: | |
圖書分類: | 社會學各論 |
裝禎方式: | 平裝 |
頁數: | 484 |
List Price:
NT420-
Discounted Price: NT399 (5% Off )
繼1972年李亦園、楊國樞主編的《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出版後,本書是四十年來第一本從跨學科視角,集結人類學與心理學家,兼及精神分析與哲學領域的學者,共同探討文化與心理現象之間,如何相互涵化、相互表述的論文集。透過理論思辨與世界民族誌材料,本論文集的作者分從不同的學術關懷,探討在理解他者,進入他人文化、知識傳承,與內心世界的過程中,所涉及諸如「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等概念,從中並揭櫫「理解」作為一種對話過程所面臨挑戰,包括知行合一的實踐共做或習藝,觀看的偏誤,聆聽的藝術,敘說的脈絡化,非知自省的觀照能力,情感的展演、擬入與超越,異己之別的差辨框架,權力結構的運作模式,乃至在同理、感知他者之餘,如何不至因之消融自我的主體性,甚至達到相互理解。此次增訂,特別收錄本書出版後以「橫看成嶺側成峰」為題,籌辦的「探索科際對話新視域:從《中國人的性格》到《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學術座談會,以為附錄。希望透過不同學科的交流和相互觀照,裨益吾人從不同的觀看角度,領略景致各異的文化社會圖像;同時,也冀求藉助各學科的觀看視角,達致視域的互補,進而勾勒出文化的動態景觀。座談會邀請了四位不同世代和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與會:社會學家瞿海源、人類學院士黃樹民,明清敘事文學大家胡曉真,兼治哲學與精神分析的沈志中。在這場座談會中,與會學者談出了許多跨學科對話的思考向度:研究議題的選擇、對話方式、對話平台、研究者的治學心態、為學素養,乃至學術的時代氛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斐玟、朱瑞玲 主編
劉斐玟、朱瑞玲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