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以科學之眼,剖析數件在台灣少為人知的事件,並廣及因身為毒物專家而親身參與的各國機密邀約……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三子杜祖健,於二○二○年在台灣出版了第一本專書――自傳《奔流的樹葉》之後,擷取於日本..
Author: 杜祖健
NT342 NT380
林茂生是臺灣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哲學家及思想家之一。然而,他所留下能充分表達其思想體系的文章並不多,至今也未曾有將其文章集結成冊的專書問世。本書摘選七篇林茂生寫於日治時期至二戰結束後不久的著作與演講記錄稿..
Author: 葉亭葶、葉浩、吳冠緯 主編
NT351 NT390
台灣學生書局..
Author: 林慶彰
NT846 NT940
..
Author: 韓麗儀E.B.Morris
NT700 NT700
文史哲出版社..
Author: 劉昭仁著
NT225 NT250
楊國樞教授早期從事實驗研究,論文多以英文寫成,在後來各個重要的研究階段,也都會撰寫英文論文來做總結,亦有許多為應邀參加國際性研討會所寫。本文集特此集結楊先生所撰之英文論文,並以「早期實驗與社會人格研究..
Author: 主編:瞿海源
NT765 NT850
三民書局..
Author: 林慰君
NT70 NT70
師大書苑出版..
Author: 曾煥棠 著
NT216 NT240
以當代新臺灣文化視野, 提出全新的詮釋理論及各類本土文化意識的多元創新主題。 本書針對臺灣本土宗教以及從戒嚴時期到解嚴後的新佛教文化、新臺灣人意識與新客家人族群認同意識、武士道文化等主題,深入反思與探..
Author: 江燦騰
NT468 NT520
前衛出版社..
Author: 世台會編著
Author: 林福岳
NT350 NT350
在一切事物當中,「身體」是最貼近我們生命的概念,但就像俗語所說的:最近身的東西往往最看不清楚。 我們很早就忘了身體是支撐我們一切思想活動的母胎,是所有感知活動的輻射源,是作為「此世存有」的人與世界的輻..
Author: 楊儒賓等/編
人,有生,就有死。我們面對生死,總是備感錯愕與無助。如何用一種明亮的態度談死亡,不再忌諱、逃避及恐懼,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不懂死之意義,又怎會感涕生之珍貴?以最深情的生死追問,帶領讀者一窺涅槃殿堂,並..
Author: 胡軍軍
NT315 NT350
繼1972年李亦園、楊國樞主編的《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出版後,本書是四十年來第一本從跨學科視角,集結人類學與心理學家,兼及精神分析與哲學領域的學者,共同探討文化與心理現象之間,如何相互涵化..
Author: 劉斐玟,朱瑞玲主編
NT399 NT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