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01: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


  • 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01: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
Product Code CT-0044
Availability In Stock
I S B N 9789869719896
作者 林文源、林宗德、楊谷洋、程惠芳-主編
出 版 社 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9
叢書系列 科技與社會系列
圖書分類 工程學總論
裝禎方式 平裝
頁數 355
  • List Price: NT380

  • Discounted Price: NT342 (10% Off )

當環境污染成為日常、能源危機日益嚴重、吃的選擇充滿不確定、媒體力量帶來革命,身為科技社會的環境公民,我們該如何自處?2018.11全台反空污大遊行2017.04 毒雞蛋事件2014.09頂新餿水油案2014.09 香港占中運動2014.03太陽花學運2013.03 廢核大遊行2011.05 塑化劑危機2007.01 新竹霄裡溪污染爭議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如空氣品質、食品安全到公民自主,乃至於影響後代生活的核能議題,我們都無從迴避:無論是奠基於現代科技衍伸出來的大環境現況,是不可承重卻必須面對之重,或因科技日新月異,我們都得以有了更多元參與及發聲的可能。因為,現代科技發展與應用往往牽涉太多社會安排,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通盤掌握,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在享受科技社會帶來的便利之時,我們必須自覺:公民不是臣民,公民擁有表達意見的權益;公民也不只是國民,公民應該積極參與公眾事務。而科技往往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影響著國家、社會,與你/妳、我每日生活最重要的決策。本書網羅國內外能源、環境、食安及媒體等重要公民參與案例,讀者可透過這些觀察與分析,進而反思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在帶來便利的同時,或許也帶來負面的影響;而在我們參與及發聲的同時,科技又帶來不同以往的幫助,利與弊之間的矛盾真相為何?本書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想法。專文推薦本書作者都做了極佳的示範,把複雜的科技與社會議題,轉化成像我這樣的外行人也能讀懂的文字。──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鄭國威不要遲疑,翻開這本書,你就開始走進行動者的隊伍了。──新竹高中圖書館主任黃大展本書一定能為新課綱的跨領域教學現場帶來極大的助益。──新竹曙光女中校長姚麗英及STS教師社群<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主編──林文源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近年嘗試以認識空間取徑,脈絡化理論與多元現實的複雜關聯。參與《科技 社會 人》系列編著是實驗場域之一,相關想法請見〈正視在地知識空間:位移方案與理論化在地的問題性〉於《台灣社會學刊》56期、《科技、醫療與社會》21、23期「從醫療化到在地知識空間」專輯導讀等文章。林宗德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研究興趣為科技與社會觀點下的機器人、人工智慧,以及科學模型與電腦模擬。課餘兼事筆譯,著迷於推敲來源語與目標語之間的轉換與重置,在科技與社會領域的譯書有《「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游擊文化)、《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群學)。楊谷洋 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專攻領域為機器人與人機系統,喜歡文學、運動、電影,以及它們的隨意組合。著有《羅伯特玩假的?破解機器人電影的科學真相》(交大出版社)。程惠芳交通大學出版社執行主編。曾任雜誌採訪編輯、執行編輯及媒體公關,並擔任逾百本書的責任編輯。與連瑞枝合編《傾聽獅潭:鄉村日常、生計與地方創生》(交大出版社)。作者群──依文章先後順序石慧瑩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彭啟明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公司總經理杜文苓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翰林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邱花妹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范玫芳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陳惠萍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陽光伏特家/綠點能創共同創辦人趙家緯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傅大為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李丁讚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陳憶寧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溫家禾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碩士張瑋琦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黃俊儒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鄭宇君 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孔令信 銘傳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兼主任李立峯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陳鋕雄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Recently vie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