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稻鄉出版社..
作者: 土屋洋著
NT270 NT300
本書成於中日戰爭爆發後,目的即在於強調產業報國,故本書首篇即為認識強大母國、堅持皇民之思想,敘述台灣專賣、通信、鐵路事業。 展望各州概況,並介紹了新竹等7市、文山等30郡的產業。 又介紹東..
作者: 屋部仲榮編
NT960 NT1,200
制服是許多人成長的共同記憶,也是最令人難忘的身分印記。 臺灣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著制服? 卡其制服從何時開始流行,讓臺灣在戰後戒嚴時期成為卡其制服帝國? 回溯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日本的統治..
作者: 彭威翔
NT405 NT450
日治時期製糖業是殖民政府在臺灣的最重要投資,而臺灣米在1920年代中期以後亦具有紓緩日本糧食短缺的功能,1920年代末期起米、糖兩個部門卻陷入激烈的競爭,如何釐清並解決「米糖相剋」,成為當時日本學..
作者: 川野重任著
NT1,640 NT2,050
《日治・日誌:臺灣總督府歲時紀(Ⅰ、Ⅱ)》一書係以日期為主軸,就總督府檔案中,查找相關的人、事、物等各類議題,擇取每日重要紀事譯介,以瞭解總督府日常行事,反映日治時期臺灣的樣貌。 為增加內容多..
作者: 張靜宜
NT1,080 NT1,200
1930年代,台灣米穀約年產650萬石,其中250萬石輸出日本,對解決日本糧食問題貢獻良多。 但介紹米穀交易的著作,卻只有上野幸佐的《糖米年鑑》及佐佐英彥的《台灣產業及其取引》兩書,本書即在上..
作者: 江夏英藏著台灣米研究會發行
國史館..
作者: 許進發
NT585 NT650
臺北北警察署為日治時期臺北重要的警察單位,負責管理臺北城外的各項事務。 在研究日治時期的政治社會運動與大稻埕地方社會文化中,北署是不可或缺的是不可缺席的角色。 釐清警察單位是如何透過系統性..
作者: 林政佑(選編)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作者: 程大學等著
米業的進步,不僅須要農業的改良,也須生產、分配及消費三者通力合作,田總督時代已開始注意米穀加工、保存、販售、運送的改良,本書作者一為早稻田大學商學士,一為大阪朝日新聞記者,兩人所編纂之米穀年鑑,即..
作者: 上野幸佐、蒲田丈夫著
NT2,400 NT3,000
..
作者: 徐國章
NT450 NT500
本書為第2編下卷,司法警察及犯罪即決之變遷史,共分5章,敘述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的法院、刑事司法及司法警察相關法規、制度的變遷,如當時發生的高等法院長高野孟矩免職事件以及專為臺灣訂立的兩項特別刑事制度..
作者: 徐國章編譯、曾文亮審訂
NT900 NT1,000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孩童,以及接觸影響孩童的大人們。 特別是現代,大人們在學校制度之外,參與兒童文化的方式,值得重視與討論。 而過去,台灣的兒童文化是如何被耕耘開拓的? 殖民統治複雜的政治..
作者: 游珮芸著
作者: 台灣文獻館
NT315 NT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