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的憶往
Product Code: | SWE-1777 |
Availability: | Arrive in 2-4 Days |
I S B N: | 9789578924147 |
作者: | 馬道行 |
出 版 社: | 新銳文創 |
出版年份: | 2018 |
叢書系列: | 台灣史地 |
圖書分類: | 傳記 |
裝禎方式: | 折口膠裝 |
頁數: | 332 |
List Price:
NT440-
Discounted Price: NT396 (10% Off )
作者在20世紀的動盪大時代中,親歷其境,在書中描述了由於科技進步、社會變遷,所引起的人力資源結構性大規模轉移及其帶來的衝擊。本書深入記述橫跨台灣半世紀的珍貴紀實:促成了70年代我國技術職業教育的改革、台灣科技大學的誕生、國家雙軌制教育體系的形成。80年代中期「e」時代來臨前夕,我國科技資訊網路的籌創、資訊資源整合與邁向現代化的過程。學術研究方面,引進SCI(科學引文索引)、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評比方法,提升我國學術論文品質在國際間的地位。與美、歐、日無邦交下,推展科技資訊交流合作。看早年教育部、國科會等首長,如何推動台灣教育、科技、社會等領域,邁向改革新時代!<新銳文創>
馬道行1932年出生於河南省鞏縣學歷:美國米蘇里大學工程、工業教育博士經歷:美國福特(Ford)汽車公司工程師教育部專門委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創校教務長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副處長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主任國家科學委員會派駐美國科學組長1973年國家職位分類公務人員考試第十一職等最優等及格1994年全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受頒木鐸獎中國工程師學會正會員美國米蘇里大學在台校友會會長主要事蹟1.在教育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服務期間(1972年9月-1984年7月) 以「行業分析法」訂定職校、專科核心課程,銜接未來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在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育,並採大三 明治方式融合歐美技職教育優點。 從畢業生(特徵)追蹤研究,評量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教育成效。 完成技術職業教育體系理論基礎,並闡述我國雙軌制教育體系。2.在國家科學委員會服務期間(1985年8月-1998年1月) 編訂我國科技分類典、科技索引典,改善國內科技研究、資訊定位及資訊分析。 建立大型中英文資料庫及自動化檢索系統。 創設國內首座「全國科技資訊網路(STICnet)」,推展科技資訊現代化服務。 引進SCI與SSCI協助國科會評量國內學術研究成果。 訂定規範,評量、提升國內學術期刊品質及舉辦全國學術期刊編輯人座談會。 在無邦交下推展與美、歐、日等國科技資訊交流合作。 舉辦亞太10國「科技資訊服務新趨勢研討會」。 連繫、邀請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訪問我國。
馬道行1932年出生於河南省鞏縣學歷:美國米蘇里大學工程、工業教育博士經歷:美國福特(Ford)汽車公司工程師教育部專門委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創校教務長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副處長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主任國家科學委員會派駐美國科學組長1973年國家職位分類公務人員考試第十一職等最優等及格1994年全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受頒木鐸獎中國工程師學會正會員美國米蘇里大學在台校友會會長主要事蹟1.在教育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服務期間(1972年9月-1984年7月) 以「行業分析法」訂定職校、專科核心課程,銜接未來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在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育,並採大三 明治方式融合歐美技職教育優點。 從畢業生(特徵)追蹤研究,評量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教育成效。 完成技術職業教育體系理論基礎,並闡述我國雙軌制教育體系。2.在國家科學委員會服務期間(1985年8月-1998年1月) 編訂我國科技分類典、科技索引典,改善國內科技研究、資訊定位及資訊分析。 建立大型中英文資料庫及自動化檢索系統。 創設國內首座「全國科技資訊網路(STICnet)」,推展科技資訊現代化服務。 引進SCI與SSCI協助國科會評量國內學術研究成果。 訂定規範,評量、提升國內學術期刊品質及舉辦全國學術期刊編輯人座談會。 在無邦交下推展與美、歐、日等國科技資訊交流合作。 舉辦亞太10國「科技資訊服務新趨勢研討會」。 連繫、邀請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訪問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