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盛頓到臺北──一位大陸年輕人眼中的臺灣
Product Code: | SWE-0674 |
Availability: | Arrive in 2-4 Days |
I S B N: | 9789862216620 |
作者: | 陳爾東 |
出 版 社: | 秀威資訊 |
出版年份: | 2010 |
叢書系列: | 台灣史地 |
圖書分類: | 散文;隨筆;日記 |
裝禎方式: | 折口膠裝 |
頁數: | 180 |
List Price:
NT220-
Discounted Price: NT198 (10% Off )
2010年春暖花開的時節,作者老陳來到位於臺灣臺北的國立政治大學,擔任交換學生。同年4月,老陳於《中國時報》上發表〈一位陸生眼中的「飛彈尷尬」〉一文,建議大陸撤除或是後移對準臺灣的飛彈,同時向兩岸年輕人發出號召,深入了解彼此,建立互信,消弭隔閡,引發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被評論界認為是難能可貴的來自中國大陸的客觀聲音。這不但是一本不斷更新的旅途記憶,更是一位大陸年輕人關於臺海關係的思考記錄。全書洋溢著自由和開明的氣息,在「陸生赴臺」的具體操作細節尚未塵埃落定的今天,向臺灣人展現了一位大陸留學生在臺生活半年的真實心路歷程。<秀威資訊>
陳爾東人稱老陳,脖子上方掛著一張與實際年齡不符的略顯滄桑的面龐。老陳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大陸最動蕩的年月──1989年6月,成長在民國舊都、博愛之城──中國南京。18歲那年,老陳獨自漂洋過海,前往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 (American University) ,攻讀國際關係。大二開始,老陳為多家中英文政策期刊撰寫關於華府─北京─臺北三角互動的分析評論,在Foreign Policy in Focus,Asian Times Online,China Post,《光明日報》等平臺上發表文章二十餘篇,在學界嶄露頭角。
陳爾東人稱老陳,脖子上方掛著一張與實際年齡不符的略顯滄桑的面龐。老陳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大陸最動蕩的年月──1989年6月,成長在民國舊都、博愛之城──中國南京。18歲那年,老陳獨自漂洋過海,前往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 (American University) ,攻讀國際關係。大二開始,老陳為多家中英文政策期刊撰寫關於華府─北京─臺北三角互動的分析評論,在Foreign Policy in Focus,Asian Times Online,China Post,《光明日報》等平臺上發表文章二十餘篇,在學界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