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稻鄉出版社..
Author: 張靜茹著
NT486 NT540
我的學問算不了什麼,但我有超時代環境的頭腦。三十年寶貴的經驗,沒有能夠寫下來,真可惜。這也是我不想死的原因。 —殷海光 我發現,以往殷老師所著重的都是知識問題,如今他所關切的是人生或心靈的問題。他眼看..
Author: 陳鼓應編著
NT405 NT450
她在幸福的頂端,失去了摯愛的丈夫;在為人母最溫馨的時刻,卻面臨愛兒手術的煎熬。但真情至性的宋芳綺,卻沒有在悲傷前倒下,她選擇了面對橫亙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於是,她以心田為紙,思緒為筆,寫出人生的感觸與對..
Author: 宋芳綺
NT180
文史哲出版社..
Author: 陳德和著
NT270 NT300
三民書局..
Author: 秀河著
NT110 NT110
本期是《思想》第51期,專輯是:辨析「中華民國」,共邀請莫加南、王曉明、鄭小威、楊孟軒、李雨鍾、徐啟軒、鈴木將九、石井剛、張崑將等9位專家學者對此議題提出精闢的見解,並評析楊儒賓教授的《思考中華民國》..
Author: 吳玉山、常成、鄭家棟等
NT324 NT360
居民與神明之間的溝通,大多透過採乩的方式,選取並訓練出乩童與神譯(桌頭),做為神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協助信徒解決各種疑難雜症,而這樣的方式也讓信仰可以不斷傳承下去。..
Author: 林培雅
NT252 NT280
當你苦惱於有用與無用、有錢或沒錢,你的生命該用什麼作為指引?如果你不懂現實生活中痛苦與快樂的根源,你要怎麼面對自己的內心?跟著國學大師傅佩榮教授走一趟思辯之旅,得知老子、莊子如何回應利害生死等大哉問,..
Author: 傅佩榮
本書題曰《儒家臺灣》而非《臺灣儒家》,其主旨是以儒士、儒政、儒學、儒教為「主體能動力」,而如此形成發展的臺灣則為其「場所」,即前者是「能」而後者是「所」。自然界意義的地理,無「中心邊陲」的空間存有義,..
Author: 潘朝陽
「感受」(pathic)一詞,指我們稱之為移情(em- pathic)和同情(sym-pathic)的表達性理解方式。移情和同情,是一種關係性的體驗,在經驗中把握經驗,透過想像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位置,感..
Author: 曾守正、廖棟樑主編
NT540 NT600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Author: 王漢國
NT160 NT160
時報文化..
Author: 苦苓
NT306 NT340
楊國樞教授早期從事實驗研究,論文多以英文寫成,在後來各個重要的研究階段,也都會撰寫英文論文來做總結,亦有許多為應邀參加國際性研討會所寫。本文集特此集結楊先生所撰之英文論文,並以「早期實驗與社會人格研究..
Author: 主編:瞿海源
NT765 NT850
本書為哲學入門教科書,不同於傳統以訓練哲學專業為目標,而是著重在引發學生興趣與思考。希望透過與哲學的簡單接觸,就能吸收養分,轉換成生活的智慧。本書另一項特點是廣泛介紹各種哲學議題,以十八篇小單元,每篇..
Author: 冀劍制著
NT315 NT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