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 (學生平裝版)


  • 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 (學生平裝版)
Product Code HGC028P
Availability In Stock
I S B N 9789576387104
作者 鮑曉鷗
出 版 社 南天書局
出版年份 2008
叢書系列
圖書分類
裝禎方式 平裝
頁數 472P
  • List Price: NT700

  • Discounted Price: NT595 (15% Off )

本書內容為1626-1642年西班牙人在台灣的歷史,但所涉及的時空及思想範圍均較此更為深廣。書中將西班牙人前往台灣的理由上溯直至十六世紀末,其殖民經驗影響的衡量,則一直持續到1648年西荷簽訂「西發利亞和平條約」為止。著者認為西班牙人前往台灣,主要是基於世俗和宗教兩大理由:首先,荷蘭人自1625年以來便壟斷福建與馬尼拉之間的貿易關係,迫使西班牙起而與之抗衡;其次,西班牙人急於建立據點,以進入迫教甚烈的日本,此外也要在葡萄牙人所掌控的媽港之外,另尋他途以便進入中國。鮑曉鷗教授闡述這些觀念,建構了一個新的史觀,亦及一個新的時空場景,西班牙人作為其中的主角,不僅與荷蘭和日本相對立,也與中國及台灣有所關聯。福爾摩莎島的住民於這段期間經歷許多變化,與異國水手接觸日益頻繁,除了西班牙人與荷蘭人、漢人移民也愈來愈多。不過,由於聖救主城只有少數士兵、傳教士及一些菲律賓傭兵,西班牙人與本島土著的「邂逅」,可謂與美洲、甚至菲律賓的經驗大不相同。西班牙人並未試圖征服福島,或許是實力不足使然,也可能是西班牙帝國活動晚期開始自我設限之故。福島的一個小地方因而成為重要的歷史劇場,見證了一種心態的轉變:文藝復興時期的信心憧憬激勵西班牙人前往台灣,但此番志業卻以一種較為務實但又情緒化、悲觀、且矛盾的巴洛克態度告終。本書在每章末尾均清楚陳述這一點。著者在書中論及,這種巴洛克轉變不止影響西班牙人、甚至荷蘭人,也間接影響到土著住民,使他們似乎也開始以一種新的視野看待自己的存在。<南天書局>

著 者:鮑曉鷗 1955年生於西班牙Zaragoza,1989年自巴塞隆那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西班牙語文及文化教授。譯 者:Nakao Eki(那瓜)譯為阿美族作家、翻譯,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哈佛大學科學史碩士,現從事東台灣原住民口述歷史及文化表述研究。
Recently vie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