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李安電影展示了跨文化的藩籬,開創出獨特的電影美學觀與全球化視野,示範了文化「跨界」於東西方的可能性。 李安電影掌握文化的話語權,尋找東方式的文化語境,體現的是傳統民族文化的意境之說,這是李安最具特色..
Author: 葉基固
NT351 NT39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Author: 林芳宜等著
NT200 NT200
Author: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NT2,520 NT2,800
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當時作者正在劇校就讀,被劇校指導教官同時也是戴笠同期同學的毛少將介紹到臺南國防單位工作。後請調回臺北時,結識了正在拍攝《阿里山風雲》的張徹、張英,正因上海淪陷回不去,而留在臺灣,成..
Author: 王唯
Author: 禚洪濤等著
NT225 NT250
台灣學生書局..
Author: 蔡孟珍
NT306 NT340
本書從「改良」角度探討客家改良戲(亦稱客家大戲、採茶大戲、改良採茶)的變遷歷程,不同時期的「戲曲改良」訴求,對於客家改良戲的表演藝術產生不同的影響,形中豐富其表演內涵,並成為三腳採茶演變為大戲的動力。..
Author: 蘇秀婷著
NT238 NT250
唐山出版社..
Author: 莫昭如等/編
NT342 NT380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Author: 王安祈 著
歌仔戲是根植於臺灣本土的重要劇種,繁衍流播在庶民生活中,近百年來歷經了成形發展、成熟壯大、轉型蛻變與精緻創新等轉型階段,始終以堅韌的生命力與強大的包容力在調適發展。本書結合史料蒐集、田野訪談、文物解讀..
Author: 蔡欣欣
NT540 NT600
以楊德昌七又四分之一部電影所延伸創作的舞台劇《臺北好男好女》(2014) 學年製作演出為例,說明作者藉由戲劇與人生相映襯的角度反思戲劇哲學的精神思維與現今時代/社會/觀眾連結。內容包含導演與編劇合作及..
Author: 楊雲玉
NT405 NT450
Author: 趙琴
NT324 NT360
台灣音樂館..
Author: 徐玫玲等
NT315 NT350
國光劇團致力於技藝傳承的同時,不畏嘗試修編老戲、新編劇本,為傳統戲曲注入活水,並極力在這門藝術中展現台灣的本土特色。 藉由「台灣鬚生第一人」唐文華老師的演出,十歲坐科,五十年台上台下的磨礱砥礪,以深..
Author: 陳淑英
NT450 NT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