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漢鐵路與華北的經濟發展(1905-1937)(平)
Product Code: | SNC-0484 |
Availability: | Arrive in 2-4 Days |
I S B N: | 9789576716119 |
作者: | 張瑞德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版年份: | 1987 |
叢書系列: | 近史所專刊055 |
圖書分類: | |
裝禎方式: | 平裝 |
頁數: | 176頁 |
-
List Price:NT200
鐵路在西方被視為是歷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工具,自清末輸入中國以來,直至 一九三○年代,國人對於鐵路的看法不一,或認為是開發內地農村的利器──鐵路完成後可輸入生產財,強化本土工業,促進土貨出口,只要鐵路一開通,即可使中國立致富強;或認為是加速農村崩潰的凶器──鐵路有助於列強輸出土貨,傾銷洋貨,使鄉民生活水準降低,甚至造成農村的破產。本書作者即試圖以平漢鐵路為例,探討鐵路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與西方先進國家作一對照。作者發現,平漢鐵路的興築,一方面促進了農產商業化的程度,使鄉民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有助於過剩人口移往東北,減輕了華北的人口壓力。至於鐵路對於市場的加深和區域間貿易的促進,則有助於國內市場的整合。鐵路開通後,本國或外國機器製品的流入,或許摧毀了一些缺乏競爭能力的傳統手工業,但同時也強化了一些手工業,並刺激興起了一些新式工業。由於以上這些因素,使得戰前的華北經濟有所成長,鄉村社會也呈現出更為活潑的面貌。 雖然如此,中國修築鐵路所用材料多來自國外,無法產生較大的向後連鎖影響;由於社會長期動盪不安,加以經營不善,使得鐵路在單位運輸成本上並無重大的突破,鐵路的功能也就無法充分發揮。更有進者,中國近代的經濟問題過於複雜,絕非運輸費用的略微降低即可解決,尚賴此經濟內部其他條件的改善。因此,鐵路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無法和西方的鐵路相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