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變遷


  • 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建築變遷
商品型號 IDV-0818
庫存狀態 缺書中
I S B N 9789868519534
作者 傅朝卿
出 版 社 臺灣建築史學會
出版年份 2019
叢書系列
圖書分類
裝禎方式 軟精裝
頁數 1059
  • 定價:NT1,800

本書是作者過去四十幾年來,對臺灣建築關注、研究及記錄的總結。由主文與後記構成。本文共三十六章,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第一章至第七章,主題為臺灣原住民的建築、荷西時期建築與明清時期的建築,內容包括了臺灣不同族群原住民建築的描述、荷西時期軍事設施的探討,以及明清時期的住屋、文教建築、宗教建築、城池建設與防禦砲台。
第二部分為第八章至第二十二章,主題為臺灣開港,歷經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復員的建築,主 要的內容再著重在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間,所引入的各種新建築與城鎮變遷,包括官署學校、住宅與宗教建築等。
第三部分為第二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主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的臺灣各種風潮的建築發展。後記則是對臺灣新世代的期許。
本書書中每一章節論述的不只是時間的切片, 更是一種從臺灣特殊的文化主體性來看的建築現 象。今日臺灣現代建築之最大的癥結也是在於歷史文化的根,就因為失掉歷史文化作為立足點與參考點,所以臺灣的建築只好在時間軸上任意抓取可攀附之處。全書作者嘗試以批判性地域主義的精神來看臺灣建築文化的發展,看到現象,也看到問題,更可以看到希望。
本書相較於其他臺灣的建築史相關著作而言,是討論對象、時間、空間與類型上的廣度。除了超過五十二萬字的文字外,本書還有數千張的圖片, 也因在書名中冠以「圖說」二字。將文章輔以大量圖說,作者是深受臺灣日治時期五十年期間,公私部門發行許多寫真帖或寫真集的影響。雖然這些寫真帖或寫真集的文字不多,而係以照片為主,但是現在卻已成為日治時期研究的重要史料。
作者認為,作為一個建築史家, 除了替臺灣建築撰寫歷史外,為臺灣建築建構更完整的史料,應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基於這種理念,本書對已消失不存的建築,儘量收集老照片;對於既存的建築,作者必然親自到訪,拍攝照片,希望本書現在收納的資料,都會成為明日的史料。<臺灣建築史學會>

傅朝卿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