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新精神的跨界域流動


  •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新精神的跨界域流動
商品型號 NC-0726
庫存狀態 有現貨
I S B N 9789579072519
作者 黃亞歷,陳允元編
出 版 社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出版年份 2020
叢書系列
圖書分類
裝禎方式 平裝
頁數 528
  • 定價: NT1,500

  • 售價: NT1,350 (9折 )

輻射台灣文藝現代性的胎動 繼《日曜日式散步者》,以風車詩社為透鏡、為輻輳起點, 看見人與思潮如何移動、交會、共振,創造百年台灣新文藝表情 【特別收錄】台灣主題大展──「共時的星叢」展覽主題┼作品 見證「台製現代」,一個美得前衛、有個性的台灣 ▌邀集跨領域名家聯手撰述 金馬獎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團隊企劃,歷時七年的追尋與籌備,內容收錄百年台灣前衛文藝史料精選及橫跨歐亞洲各國展品,並由《日曜日式散步者》一書主編陳允元邀集當代跨領域專家聯手撰述,《日曜日式散步者》導演黃亞歷與策展團隊聯手書寫,以豐富的文字及圖像內容,讓我們看見彼時台灣獨有的新文藝表情,重現各自璀璨,又相互輝映的時代。 ▌所謂時差,其實是脈絡問題,台灣文藝自主意識的起點 書中所輻射的面向,一方面可看見風車詩社和同時代、跨國境、跨民族、跨藝術領域的藝文交流狀況,同時也反身辨識台灣如何在殖民地的條件下,在文藝路線的辯論、也在與東亞乃至與世界文藝思潮的接觸中,逐步發展出台灣文藝的自主意識。 雖然「現代」的概念來自西方、並經由殖民母國日本引入,但台灣的新文藝發展,無疑是一種經由台灣創作者重新理解、組裝、詮釋而生成的「台製現代」。這一個部分的思考,呈現在本書第一章「兩種前衛:東亞現代主義/左翼網絡中的殖民地台灣」及第二章「新浪潮湧至:東亞跨界域共振」的文章之中。撰稿的學者們,除了談台灣與世界的接點,毋寧更把重點放在台灣在各種藝術領域與世界的「共振」與在地實踐。 這本書並不停留在前衛藝術爆發的1920、30年代,更向後延展至戰爭期的1940年代,透過戰時台人、在台日人藝文圈及國策電影的案例,討論國家機器對於戰時藝文場域的影響(第三章),以及終戰之後因政權交替、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等因素一度隱沒的台灣文學風景及其復權(第四章)。在星叢共時的輝映之間,一條蜿蜒、起伏而愈來愈清晰的台灣藝文大河,在歷史的迷霧中逐漸顯影。 ▌「共時的星叢」特展特輯,重現展覽主題與展品焦點 除了上述內容,還有第五章「跨媒介映射:歷史的回望與對話」──實際上,它也是「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及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的特輯,本展覽是黃亞歷導演將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帶入美術館,以大量複製品與真跡同台對話,結合影音裝置、各種跨領域媒材檔案,加以揉合及延展的結晶。作為一個發生於2019年的展覽,它既是百年來台灣新文藝萌生、發展、一度隱沒而終於復返的「結果」,同時也是許多台灣讀者藉以認識風車詩社及跨界域藝術時代的「起點」,兼具「結果」與「起點」的雙重性格。 除了文字,書中更放入大量史料圖片,包含展覽完整介紹、作品圖錄及史料影像。此次,延續《日曜日式散步者》備受矚目的設計風格,再度邀請金曲獎、金蝶獎設計師何佳興操刀,展現最極致的台灣設計風格。 ▌屬於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資產,只希望歷史讓人記住 回顧1930年代的台灣文藝界,一股以「風車詩社」為代表的前衛主義在台灣萌芽,他們是目前所知,最早引進超現實主義的文學團體。然而在主流文化的脈絡下,這支獨特的文學支流,或因為群體小眾、或因為政治與語言隔閡,逐漸消失在歷史的舞台。《日曜日式散步者》導演黃亞歷,於2012年投身研究風車詩社,除了拍攝電影,舉辦講座、出版專書等,透過各種方式去探問這段在台灣發生,卻鮮為人知的藝文史。 醞釀了七年,集結跨國際如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福岡縣立美術館、東鄉青兒記念損保ジャパン日本興亞美術館等的館藏原作,與風車詩社成員後人的傳家寶出借;並邀請巖谷國士、孫松榮共同策展;與豪華朗機工成員陳志建、知名設計人何佳興,聯手打造展覽裝置與設計。不只展品本身,展場呈現也將帶給觀眾獨特的觀展體驗!一同重現日殖時期的台灣與世界的前衛文藝特展。本書為此次特展專書,精心策畫,邀集包括日本、台灣等多位相關領域學者及研究者撰寫,用精采圖文,及精緻裝幀,見證一個曾經美得前衛,美得有個性的台灣。<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