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的文學史


  • 肉體的文學史
商品型號 SWE-1683
庫存狀態 需等待2 - 4工作日調貨
I S B N 9789866094026
作者 楊典
出 版 社 新銳文創
出版年份 2011
叢書系列 文學研究
圖書分類 文學總論
裝禎方式 折口膠裝
頁數 302
  • 定價: NT360

  • 售價: NT324 (9折 )

  性在所有人眼裡都是一個敏感而唯美的詞。
  在古希臘人體解剖學、基督教原罪、印度教與道家房中術中,同樣的一個生殖器官,卻具有了幾乎是完全相反,千差萬別的意義。
  中國古人為了含蓄,還曾把性慾比喻為「懷春」,因為萬物是從春天復甦繁衍的。
  懷春作為每個人在少年時代都曾經歷過的一種生理衝動和激情,就像春天時鮮花和野獸都開始侵略大地的時候一樣,既為我們帶來過滾燙的快感,超人的幻覺,也帶來過終生難忘的疼痛和神秘掙扎的苦難本能。
  人是一個矛盾的晶體。
  尤其少年和少女,那雙乳微痛,情竇初開的時代,人間的一切美與惡,對於他們,就宛如耀眼的日月。
  他們感到,來到這個世界是如此絢麗,奪目和刺激。
  但是兇猛的血液,鼓動的經脈,好像一圈圈肉體的繩索,束縛著他們急於釋放的熱情。
  但他們年輕的器官在壓抑中依然膨脹、跳動而濕潤。
  他們渴望互相瞭解、觸摸、吮吸,進入對方的感知,讓水火融為一體。
  性慾於是誕生了,好像漸漸聚攏的密集的雲。
  他們不可抑制地需要春雨的來臨。

楊典,1972年生於重慶,現居北京。知名作家、古琴家、畫家。已出版文學作品:隨筆集《狂禪——「無門關」鏡詮》、《孤絕花》;短篇小說集《鬼斧集:異端小說、頹廢故事與古史傳奇》;詩集《花與反骨》、《禁詩》、《枯山水》;古琴音樂理論、隨筆與戲劇集《琴殉》,以及古琴演奏專輯《移燈就坐》等。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