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沒有加入任何商品
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
書籍資訊 | |
出版年份 | 2010 |
出版社 | 群學出版社 |
叢書系列 | |
圖書館分類 | 301 |
書籍作者 | 陳瑞麟-著 |
書籍頁數 |
陳瑞麟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中正大學講座教授。專長為科學哲學、自然哲學、西方科學史和科技與社會。自2006年起擔任《科技、醫療與社會》期刊主編至今,並為 East-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編輯委員。有二十多篇論文在國內外期刊發表,並著有專書《科學與世界之間:科學哲學論文集》(2003)、《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2004)、《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2006)、《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2010)、《操控物質與模型:科學實驗的檢驗、複製與播散》(準備中)。本書把西方科哲發展區分成前孔恩、孔恩與歷史取向、後孔恩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也標誌了議題、方法和理論重心的轉移。前孔恩時期包括邏輯經驗論和波柏的否證論。在孔恩與歷史取向時期,本書先以專章討論孔恩,隨後對準拉卡托斯和費耶阿本關於理性方法的爭論,再討論勞丹和蘭吉諾對於進步與價值的分析。後孔恩的科哲,則著重三大議題: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爭論、社會建構論與其燃起的「科學戰爭」大爭論、科學結構與發展的模型與演化觀。本書最後對台灣本土科哲發展的歷史作一個回顧與展望。 一本在台灣出版、以中文寫作的科哲教科書,應該反映出台灣科哲本身的發展進程,反映出台灣本地科哲學者的關懷重心和討論重點。因此,本書內容大量引用台灣科哲學者對於西方科哲家、議題、概念和理論的分析、討論、批評與解答。 <群學出版社>
SOC-0156群學出版社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 陳瑞麟-著9789866525247301